走他乡·抗战国民迁徙全纪录(一)
这一代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内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不需要任何命令,就能远走他乡投身国难救亡的工作中。毫无疑问,八年抗战,不仅由前线的杀敌勇士组成,更是由支援抗战的普通国民构成。

凤凰大视野《走他乡·抗战国民迁徙全纪录 2012》
走他乡·抗战国民迁徙全纪录(二)
1936年,老舍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直接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抒发愤慨。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老舍也不得不汇入全民迁徙的风尘中,等待他的是与家人的分离之苦和遍体鳞伤的悲壮人生。
走他乡·抗战国民迁徙全纪录(三)
1938年5月,日军攻陷徐州后,准备扩大侵略战争,此时的武汉岌岌可危。超过一百万名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防守武汉,经过四个月的顽强抵抗,武汉失守。
走他乡·抗战国民迁徙全纪录(四)
中国完全国产生产的第一辆汽车是什么问世的?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是诞生于烽火硝烟的抗日战争的大后方。
走他乡·抗战国民迁徙全纪录(五)
武汉会战以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物资供应问题此时显得异常严峻。几百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无数内迁到大后方的人们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当时维持整个抗战所需要的、中国不能生产的所有物资,都要依赖一条生命线运进大后方。
走他乡·抗战国民迁徙全纪录(六)
国民政府迁都后,重庆从一个中国西南的工业城市一跃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与此同时,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方针和政策,确保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转。
走他乡·抗战国民迁徙全纪录(七)
1938年3月27日,“文协”在武汉成立,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并选出郭沫若、茅盾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推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走他乡·抗战国民迁徙全纪录(八)
由于日军占领了沿海地区重要的财富来源地,国民政府财政状况变得极为窘迫。一些政界、教育界人士极力宣导实施战时非常教育,主张将一切正规教育中断,师生应征入伍,共赴国难。
走他乡·抗战国民迁徙全纪录(九)
国亡有复国之日,文化一亡永无法补救,日军的炮火离北平城越来越近了,为了使国家文化血脉不断,两场大规模的迁徙有计划地展开了,一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二为聚集着大批知识份子的大学,此二者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走他乡·抗战国民迁徙全纪录(十)
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五台山发现唐代佛光寺,两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就在这时,“七七”事变爆发。梁思成也突然收到署名“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请他参加会议,他知道日本人已经注意到他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 凤凰大视野《走他乡·抗战国民迁徙全纪录 2012》全10集 汉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