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录片《新军垦战歌 2014》全6集 汉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1954年10月,一支特殊的生产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占中国六分之一面积的新疆铸剑为犁,开始了一场至今影响深远的维稳戍边千秋大业。几代兵团人在长达两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孤独坚守;在风沙肆虐的茫茫沙海之中开辟绿洲、种植希望;在碱遍地的戈壁滩上创造出一个个农业奇迹;在风头尾建起一座座军垦新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录片《新军垦战歌 201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录片新军垦战歌 2014》

六十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新疆各族人民一起,为促进新疆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新军垦战歌》是为纪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六十周年,由中央新闻纪录影制片厂(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六集高清电视纪录片。

本片避免了以往献礼片自上而下、宏大、全面的叙述方式,采用客观、平实的语态,注重故事化的表现手法和人物细节的挖掘,通过对普通兵团人鲜活形象的展示,向观众呈现出兵团人的整体精神气质。该片并非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的简单回顾,而是注重挖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一代兵团人的新形象和风貌。

第一集 屯垦天山

1954年10月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一支特殊的队伍,担负着屯垦戍边,维护稳定的历史使命;一群穿越荒漠的战士,在天山南北抛洒下他们的汗水和热血;当亘古荒原变成数以百计的农牧团场时,当初的军垦战士已成了步履蹒跚的老兵。如今,新一代兵团人正继续着前辈的事业,延续着他们的梦想。六十年的坚守和努力,是一代代兵团人对自己的青春拷问。

第二集 家国女人

从1952年开始,一批又一批怀着参军梦的年轻姑娘从全国各地一路西进,奔赴新疆。她们的到来,让戍守边疆的老兵有了一个个家庭,安心扎根边疆。女性的角色在兵团这个大家庭的发展变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满怀热情的年轻女孩子们,是如何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和男人们共同挑起屯垦戍边的重任?又是怎样在各自家庭中用坚韧的品质和热情,影响着军垦第二代、第三代?

本集通过参与拓荒的兵团女性和新时期女民兵的故事,展现兵团精神如何在女性角色中得以体现并代代相传。

第三集 边关万里

每天清晨,傅华第一件事就是照顾好生病的母亲。安排好母亲后,他就开始边境巡防,负责61-66号界碑。1962年,傅华一家到了诺亚堡,傅华从小跟着父亲巡防长大的,长大后就接父亲的班。韦杰英是兵团第十师185团的职工,185团固守着八十六公里边境线,兵团有自己的农田,韦杰英和丈夫承包一些田地,日子过得不错。

第四集 家住沙漠

从2008年开始,韩建军夫妇年复一年开荒种树,五千亩皇帝已经蔚然成林,护持着兵团连片的条田和丰收的希望。韩建军姜海燕夫妇都是兵团的第二代,他们就出生在通古特沙漠南缘的炮台镇,他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进军沙漠的兵团之路。

第五集 五彩原野

曾经被认为是棉花生长禁区的玛纳斯河流域,如今为何获得了棉的大面积丰产?被誉为“棉中极品”的长绒棉花开绿洲的背后经历了怎样的育种之路?一种源自阿尔卑斯山的植物为何能在几万公里以外的新疆伊犁盛开繁茂?当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之时,兵团的科研工作者又是如何寻找出路的?六十年间,正是一代代兵团人的大胆探索和深刻反思,成就了今天兵团的农业,他们用执着的坚守、辛勤的忙碌和灵动的智慧,换来广漠边疆的五彩馈赠。

第六集 寻梦城市

六十多年前,老兵们在“戈壁滩上建花园”的梦想召唤下在西北边疆的戈壁荒滩中安营扎寨,无论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都被一种精神和激情鼓动着——要在荒原中建起新的家园。兵团的奠基者们怎样让建城梦想得以一步步实现?几代兵团人又是如何依靠自身的积累,从盐碱地里抠出一砖一瓦,在仅仅六十年的时里,让七座城市在西北荒原中拔地而起?本集将通过兵团奠基者和普通兵团建设者关于城市梦想的故事,记载兵团人创造的这部拓荒文明史。

资源获取小站提示: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先
每天一小时感谢您的来访,如需帮助,请点击:帮助中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录片《新军垦战歌 2014》全6集 汉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赞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