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纪录片《延安的女儿 延安の娘 Daughter from Yan’an 2002》两小时完整版 日语中字 720P高清纪录片
1在绵延不尽的黄土高原,“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贫困农村的女孩海霞,一出生就被抛弃,但她一直在寻找抛弃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她的父母是在文化大革命时代,听从毛泽东的指令,从北京下放的红卫兵。
在绵延不尽的黄土高原,“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贫困农村的女孩海霞,一出生就被抛弃,但她一直在寻找抛弃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她的父母是在文化大革命时代,听从毛泽东的指令,从北京下放的红卫兵。
知青,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历史需要倾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NHK纪录片《被遗忘的向日葵——中国知青的奋斗 2011》以日本人的视角讲述这段过往及这个群体的奋斗历史。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到1968年,连续三届近千万中学生的学业被打断,把滞留在城市的知识青年成批转移到农村去,既减轻了城市的压力和负担,也等于给这批知识青年安排了工作,这种方式就成为当时国家唯一可行的办法。随即一场规模空前的人口大迁徙在中国展开了。
“臭老九”这个词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名词。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五十多万中国青年,进驻到这片荒蛮之地。在十多年的历史片段中,他们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留下了五十万个青春岁月,也留下了五十万个难以忘却的回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深处黄土高原腹地的陕北,迎来了一批年轻的客人,当地老乡称他们叫“北京娃娃”。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到二十岁之间,在陕北老乡的记忆中,这批北京娃娃是被当时席卷中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送到陕北来的
69块墓碑的主人是一群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在一次扑救草原大火的行动中不幸遇难,他们属于一个叫做知识青年的群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群体的总数有1400多万人,当中有30多万人来到了内蒙古,在茫茫草原上燃烧了他们的青春年华。
20世纪六七十年代,54万城市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赴黑龙江融入了屯垦戍边的建设大军。随着知青大规模返程,仍有上万知青扎根垦区,其中患有精神疾病的知青约200人,大部分与家人中断联系。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出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在波澜壮阔的运动中,“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许多青年落户延安,其中的辛酸与苦乐也只有他们这个群体能够切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