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名人,也是平常人;他们有非凡的成就、耀眼的光芒,也有平常人的忧伤和困惑,在有限的荧屏天地里,他们与支持人许戈辉,田川等倾心交谈,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凤凰卫视访谈节目《名人面对面 2024》
凤凰卫视访谈节目《名人面对面 SFace》专访中外不同领域里成就卓越的名人,深入了解名人成名背后的奋斗故事和人生境遇。
《名人面对面》开播逾十余年,已成为凤凰卫视的一个知名栏目。主持人许戈辉走遍各地,专访中外不同领域里成就卓越的名人,深入了解名人成名背后的奋斗故事和人生境遇、发掘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透视名人的非常生活,感受名人的真心、真言、真情。许戈辉温和、睿智而真诚,每每能令嘉宾敞开心扉、真情流露,在轻松流畅的对话中,迸发思想智慧的火花。每一次访谈,都是一趟难忘的涤荡心灵之旅。
梅西,打破沉默的十分钟
2022年12月18日,阿根廷男足时隔36年终于再次夺得大力神杯。梅西作为阿根廷男足最重要的人物,他是如何创造奇迹的?回顾他的采访内容,也许我们能更理解这位新时代的球王。
对话刘索拉·我之为我
重病卧床四年,音乐家刘索拉强撑着每天工作半小时,历时8个月完成交响舞曲《大圣传奇》。关于创作,她称没想到能创作出这么快乐的音乐;关于病痛,她说疾病让她校正了自己原本悲观的思维。
专访韩再芬·只为黄梅戏
10岁登台,12岁挑大梁担任《窦娥冤》的主角,16岁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天仙配》《女驸马》《桃花扇》《孟丽君》等一部部作品,让无数观众因韩再芬结缘黄梅戏。
专访何冀平:两地·岁月·一排马灯
1988年,剧作家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名动话剧界,30余年上演五百余场,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1998年她带着一部《德龄与慈禧》回归戏剧舞台,其作品写尽了翻覆的遭际、起落的命运。
专访司徒兆敦:说真话,不会吃亏
很多人未必熟悉司徒兆敦,但你绝对听说过他的学生: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中国最有名的第五代故事片导演,几乎都被司徒兆敦指导过,在不同场合,他的发言总围绕着“真实”二字。
专访小柯:还有人在爱着你
无论是70后、80后、90后,一定有一首小柯的歌会掀起回忆热浪、让人动容。他还创办“小柯剧场”,自编、自导、自演数部音乐剧,集合了观众耳熟能详的老歌,讲述着那些不变的爱与梦。

专访小柯:还有人在爱着你
专访陈冲·世间有她
出道即巅峰的华裔女星、导演陈冲,始终能满足人们对一个女演员最光彩的想象:少女影后、年轻闯荡好莱坞、身影闪耀奥斯卡。然而,她传奇的背后也有诸多无常相伴。
专访刘威:干点过瘾的事儿
演戏近40年刘威几乎从未断档,这几年更是“愈战愈勇”。演戏之外,刘威花更多的心思陪伴家人,父母的相继离世、儿子不经意的成长,都让他感到了生命的珍贵和紧迫。
谭咏麟·笑唱人生
在巨星云集的香港娱乐圈,说谭咏麟是巨星中的巨星也绝不为过。自1968年出道以来,他发行专辑超过130张,见证了华语娱乐圈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如今年过7旬仍活跃在舞台上。
专访相声演员姜昆(下)
姜昆曾连续11年登上春晚舞台,其作品《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着急》等放到今天也不过时。2003年前后,他试图在相声表演的形式上寻求突破,却也因此面对着“形式新颖大于主旨深刻”的质疑。

相声演员姜昆
专访相声演员姜昆(上)
姜昆已年过7旬,曲协主席的职务到了快“卸任”的时候,但工作一样也没少,疫情期间,他为十几位老艺术家筹集口罩,帮他们解决麻烦事。相声之外,辉煌逝去,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姜昆。
专访田沁鑫:大丈夫悲伤仍在
在戏剧圈里,田沁鑫以解读经典而闻名,2020年她成为中国国家话剧院19年历史上首位女院长,谈起那句经典自白:我做戏,因为我悲伤,她说自己依然“悲伤”,也仍是那个热爱戏剧的“老灵魂”。
对话卢燕:步履不停
奥斯卡金像奖首位华人终身评审卢燕是最初闯荡好莱坞的华裔电影人之一,也是第一位在好莱坞电影中担任主角的华人女演员,她亲历和见证了数十年来,华裔电影人在好莱坞的奋斗历程。
林书豪:那些挫败与荣耀,摧毁与重塑
林书豪是NBA历史上第一位美籍华裔球员,23岁时因赛场上的出色表现一夜之间红遍美国,同时他也经历了对华裔运动员的偏见,在成为赛场“林疯狂”之前,林书豪的NBA路走得极为困难。

林书豪
奚美娟:用心去体验
老戏骨奚美娟在生活中为人低调,荧屏上却绽放出夺目华辉,她在电影《妈妈!》中扮演一位患阿尔茨海默症的65岁女儿,这部戏的角色让她重新反思疾病、养老和生死的社会现实问题。
专访郭晓东:一半是泥土,一半是梦想
知名演员郭晓东在影视圈摸爬滚打20多年,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档期经常满满当当,获奖记录亦是长长一串,而他和程莉莎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娱乐营销号和八卦博主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阿布:生活就像爵士乐的即兴一样
北京人阿布四岁时用钢琴进入音乐的世界,十三岁开始作曲,他是世界顶级爵士钢琴比赛的首位华人冠军,23岁时已出版过多张专辑,与各国知名音乐人合作,有数百场的演出经历。
陈熠之:跟在大象身后的日子
2020年3月,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保护区的15头野生亚洲象,历经17个月,迂回行进1000多公里,完成了一场迁徙旅程。纪录片导演陈熠之全程追拍“短鼻家族”,生动还原象群北移和南返的曲折过程。
专访三宝:岁月有声
著名音乐人三宝曾写出《暗香》、《让她降落》、《不见不散》等多首影视金曲,2008年他携原创音乐剧《蝶》参加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一举夺得全场最高奖,这也是中国音乐剧第一次走出国门。
专访丁志诚:在关系和岁月面前
老戏骨丁志诚是各类电视剧中的常客,他塑造的角色都有点帅气,带点痞气,讲义气又重情义。童年生活的艰辛、常年照顾生病家人的苦涩,这些生活的起起伏伏都成了表演的养料,被他带进角色之中。
专访许茹芸
许茹芸的作品留给观众的印象,往往是柔肠百结、字字血泪、“连呼吸都痛”的悲伤情歌,但真人秀里的她却总是爽朗大笑、放松而自信,喜欢称呼自己是一个“创作型歌手”。
专访郁蓉:生活处处是美好
插画师郁蓉所创作的图画书已在多个国家出版,她是首位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奖短名单提名的华裔作者。儿童需要什么样的图画书?图画书在儿童成长和教育中有哪些作用?她有自己的看法。
腾格尔:从草原硬汉到乐天派萌叔
腾格尔翻唱流行歌曲、为网游创作主题曲、改编各类网络神曲,屡屡登上网络热搜,网友们戏称他为“歌坛灭霸”。可每当腾格尔推出如《故乡》一般认真创作的新作时,却又鲜少有人问津。

腾格尔
凌岚:移民的道路就像离岸流险象环生
她曾是南京高考文科状元,北大中文系的才女,也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国大潮中,赴美深造的“老留学生”。如何移民?移民之后过得好不好?对话美籍华人女作家凌岚,探讨那份漂泊的归属感。
周海媚:京港记忆
止步香港小姐15强却签约TVB踏入演艺圈,周海媚出道便一飞冲天,成为很多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外表柔弱内心其实自信爽朗,她说:人要向前走,享受现在。
我与舞台:到现场去看一看|北京人艺70周年特辑(二)
疫情给演出行业带来的停摆,开始和结束都是未知的,北京人艺70周年直播演出,或许是出于无奈之举,但也是在用积极的方式,让观众在不能进入剧场的日子里感受话剧舞台的魅力。
我与舞台:为奇迹而来|北京人艺70周年特辑(一)
作为当下中国演艺界”中流砥柱“式的人物,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徵、吴刚四位人艺演员在影视剧中创造过许多经典形象,又在“爆红”后回归人艺舞台,把人艺经典话剧搬上舞台,创造一个个新奇迹。
专访蓝天野:烟雨任平生
作为中国话剧的见证者,蓝天野接受了不少邀约。比如出席各类纪念活动;导演话剧《大讼师》《北京人》;主演话剧《冬之旅》。采访老爷子前,我们除了对他工作节奏有点惊讶,对他的直脾气也有所耳闻。果然,现场聊起来,他快人快语,耿直依旧。
专访武大靖:我还是那个最快的人
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他勇夺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首枚金牌。从东北小城到女队陪练,他是一名非典型运动员。
对话郭德纲:从热爱到生存(下)
6岁学艺,他把传统艺术视若珍宝;相声之外,他办社团为传统曲艺引来新观众。近两年,演出市场因为疫情大受影响,但郭德纲的德云社却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存能力。
对话郭德纲:从热爱到生存(上)
几十年的从艺生涯伴随着相声圈的是是非非,北京德云社创始人郭德纲的表演风格时常被人议论。在德云社这棵大树之下,他还先后创办四个曲艺小剧场。
忆秦怡
2022年5月9日,著名演员秦怡病逝,享年100岁。秦怡是中国影坛的常青树,她本人却接连经历战乱、家暴婚姻,常年照顾久病在床的丈夫和精神失常的儿子,人生际遇可谓非常坎坷。
谭卓:无限可能的我
我国内地女演员谭卓,曾出演《春风沉醉的夜晚》、《我不是药神》等作品。她并非科班出身,但首次演电影就提名戛纳最佳女主角,有观众评价她:每一个毛孔都有戏。
寻访约翰·马敬能:跟着野外“大神”去观鸟
英国鸟类学家约翰·马敬能,总结30年中国野外考察经验,编写出《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这本书问世以来一直被中国观鸟人视为“圣经”。2022年初,《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发行第二版,我们邀请远在英国的马敬能一起“线上观鸟”。
阅读梁鸿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梁鸿,她的作品被业界认为开启了文坛新气象。重回故乡书写“梁庄三部曲”,从一个村庄透视当代中国变迁,而她自己却一度陷入吃“梁家饭”却无力改变家乡经济条件的困扰。
冯远征:学会放弃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和冯远征对家暴男的诠释,都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经典的一笔。他曾为跳伞放弃高考,迷上表演他辞职待业,中断留学重回人艺舞台,他说演员要学会放弃。
遇见敬一丹
她是记者,是主持人,《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感动中国》都曾留下她的身影。三十余年荧幕生涯,她遇到了多少人多少事?敬一丹的故事,即将开讲。
刘敏涛:靠自己生长
20多年兢兢业业做演员的刘敏涛,总是出演男人戏中最持重的女性角色。一首《红色高跟鞋》让刘敏涛登上热搜第一,网友直呼“中年叛逆姐姐”。成熟稳重和桀骜不驯,哪一个才是她的真实人格?
刘佳宇:我从未输过自己
2003年中国单板滑雪地方队刚刚成立,11岁的刘佳宇就被家人送去训练,稀里糊涂地成为中国第一批专业单板运动员。在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上,刘佳宇以87.75高分排名第二,实现中国女子单板滑雪史上奖牌“零”的突破。
邓小岚:我的音乐朋友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群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圣歌》的小朋友们火出圈。这些”虎头虎脑“的孩子们来自河北阜平,将他们带出大山的人就是邓小岚,是她用音乐改变了一座村庄。
朱定文:在亚热带成为冰上运动员
朱定文是2022冬奥会香港代表团唯一一位短道速滑选手。因为疫情,供娱乐的商用冰场也全部关闭,对于朱定文和队友来说,训练成了大难题。备战十年,朱定文的奥运梦在疫情的起落间摇摇欲坠。
李迪华:后冬奥城市“行人至上”
“网红教授”李迪华,一个经常给城市“挑刺”的人,冬奥期间及后冬奥时代,我们的城市怎样才能变得更好?
约定冬奥·花滑选手周知方:热爱的痛苦的
美国花滑华裔选手周知方,是2022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金牌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在短节目比赛日,他因新冠检测阳性而不得不退出个人赛。
约定冬奥·林致华:冬奥背后的人
马来西亚华裔商人林致华,北京2022年冬奥会云顶滑雪公园的创办人。在300名申奥委员中,林致华是唯一一位外籍委员,他是北京冬奥委会幕后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约定冬奥·制服主设计师贺阳:展现中国特色
北京服装学院博士生导师贺阳,她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制服设计主创,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制服的主设计师。 在整个比赛期间,将有三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身着她设计的服装,穿梭于赛场内外的每个角落。
约定冬奥·杨扬:享受奥林匹克之美
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实现了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现在她是2022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奥密克戎席卷全球,冬奥会能否顺利举办?为什么一定要举办奥运会?杨扬说,当下更需要奥运会把大家“聚”在一起,也是弥合对立和分裂的最佳机会。
约定冬奥·范维澄:用科技打开体育
今年79岁的范维澄是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领域的专家,他也是“科技冬奥”专家委员会主任、“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科技如何助力冬奥备战?中国科研人员为冬奥会又做出了哪些创新?
陈坤:游走在自卑与自信之间
陈坤有着公认的深邃五官,难以言喻的复杂气质。年轻时,他凭借清澈又儒雅的模样,被别人成为“忧郁王子”、“青春偶像的鼻祖”。到了而立之年,他在大银幕上时而妖娆阴郁,时而沧桑风霜,时而又回归少年,不断打破戏路的限制。
孙海鹏:对话《雄狮少年》导演
2021年末,动画电影《雄狮少年》成为网络上最受关注话题之一,它的评论两极分化:追捧者称之为“国漫之光”,批评者抨击主角“眯眯眼”形象。导演孙海鹏说,他想做一部现实主义的动画片,里面的角色就像身边的每一个人。
叶锦添:寻找自己的东方节奏
很多人知道叶锦添是从电影《卧虎藏龙》开始的,因为这部戏使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是首位获得这些殊荣的华人艺术家。
音乐才子周杰伦
周杰伦发行首张专辑后便成为娱乐界的宠儿,音乐人黄舒骏评价说: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周杰伦我们将更加寂寞。
周杰伦身上有不少当时年轻人的特质,崇尚个性但又不排斥主流,有些叛逆却远不够决绝。他四岁开始学钢琴,接触古典音乐,后来却引领着华语流行音乐的潮流。他开创华语R&B之风,“模糊不清”的周氏唱腔让人欲罢不能。
“无脚勇士”夏伯渝
2018年,69岁的夏伯渝和团队第五次抵达珠峰大本营,四度遇阻却没有放弃梦想的他发起第五次挑战,最终登顶珠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被人们称为“无脚勇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 凤凰卫视访谈节目《名人面对面 2022》下载 全48集 汉语中字 标清/720P高清纪录片 年卡专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