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画·岁岁年年(上)
王树村从十几岁开始直到2009年去世,一生收藏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不计其数,而最多的还是中国木版年画。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一生会对来自民间的木版年画情有独钟?一个木版年画的传奇故事,将从这座千年古镇杨柳青开始…

纪录大时代《过年的画 2022》
过年的画·岁岁年年(下)
1907年,26岁的阿列克谢耶夫来到北京,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最触动他的还是中国的木版年画。刘莹的师爷爷一生收藏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不计其数,而最多的还是中国木版年画。
过年的画·点染丹青(上)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在4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勾描、刻版、印刷、彩绘、装裱五步完整的工艺流程。而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创作者们,更是敏锐地感知着时代的风向标,将充满民间智慧的火花,定格在一幅幅杨柳青木版年画里。
过年的画·点染丹青(下)
多年来,杨柳青木版年画“玉成号”第六代传人霍庆有尽其所能,在社会上不惜高价搜集购买老年画、老雕版,这背后原因,是一桩隐藏在霍庆有心中半个世纪的往事……一幅幅杨柳青木版年画沉淀至今,感染着我们的思想、情感、观念和思绪。
过年的画·画里新风(上)
李然是一位穿越机发烧友,每天工作间隙他会带着穿越机,在FPV眼镜中感受天津独有的魅力。李然通过杨柳青的木版年画地图了解天津,这些年画里并存的中式建筑与西洋景,为李然拼凑出天津的城市模样。
过年的画·画里新风(下)
也许是男性视角的原因,梁舒涵更关注清末民初天津杨柳青年画中的现代交通工具,面对图片的比对,梁舒涵更希望能身临其境看见实物。近代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激发着他继续查找史料的兴趣……
过年的画·老城味道(上)
杨柳青木版年画里的传统符号,在天津老城文化中孕育形成。传统的生活和朴素的梦想反复叠加,沉淀为天津人幽默的性格和独特的生活习俗。本集讲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特有的文化韵味,这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精神家园。
过年的画·老城味道(下)
京剧和杨柳青木板年画,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同样问题,戏曲与年画彼此相伴,互相成就。戏曲有声,年画无言,戏曲用一招招传统程式,表达着悲喜美丑,年画用一个个传统符号,组合成吉庆祥瑞。
过年的画·年画回家(上)
天津杨柳青画社与所属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并肩而立,王艳和小伙伴们尝试用自媒体宣传杨柳青木版年画。王艳和她的师兄妹是画社的第五代传承人,与年画朝夕相伴,在他们眼里,神话、戏曲、年俗、生活,400多年历史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和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息息相关。
过年的画·年画回家(下)
2006年,拥有400年历史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一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许也说明它远离了现代人的生活。木版年画在当下的境况常常令王艳和师兄妹们感到隐隐焦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 纪录大时代《过年的画 2022》全10集 汉语中字 720P高清纪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