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大视野《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正说李鸿章 2008》全10集 汉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李鸿章,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四十年,权倾一时,谤满天下。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时期,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的强力挑战。在中国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他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勉力支撑,拖着千疮百孔的清政府踉踉跄跄地迈出了中国工业化历程的第一步,创办了洋务运动。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报……”皆因他而兴起,然而这一切又因洋务失败,落下百年骂名。

他在历史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让我们一起随着节目回眸历史,走进李鸿章的洋务生涯,寻找真实的李鸿章,重新正确评价其是非功过。一切尽在凤凰大视野《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一)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有《李文忠公全集》。在中国晚清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在洋务运动中的表现亦最为世人所关注。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二)

李鸿章于咸丰十年三月十日随首批淮军抵沪,半月之后,被任命署理江苏巡抚,十月十二日实授,次年二月又兼署通商大臣,“从此隆隆直上”,开始了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四十年。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三)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四)

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达25年,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清廷倚作畿疆门户、恃若长城的股肱重臣。随着李鸿章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陆续被清廷派防直隶、山东各地,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五)

中法战后,鉴于福建船政师覆败,清政府决定“大治水师”,于绪十一年(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醇亲王总理海军事务,李鸿章为会办。利用这个机会,北洋水师建设成军。成军后的北洋海军,拥有舰艇25艘,官兵4千余人,在成军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六)

围绕是否修建铁路,大清朝内引发争论,李鸿章不惜用骡拖拽车皮来留住铁路。北洋舰队初具规模,中外管代发生矛盾,李鸿章辞退英国教官,中国海军向西方学习半途而废,长崎事件暴露北洋官兵骄横自满,日本人开始做好准备。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七)

慈禧要过60大寿,大清文娱武戏不思进取,北洋水师空有其表,李鸿章奏请更新军舰,却遭户部刁难。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只得以一人抵挡日本一国。战后,他感慨自己这个“裱糊匠”已无能为力。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八)

1895年11月,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军向威海卫发动进攻时,清政府派遣使臣赴日乞和,李鸿章赴日本马关,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九)

俄国沙皇加冕,李鸿章率使团祝贺,签下《中俄密约》;随后,他在德国与裨斯曼相会,吐露心声。李鸿章访问美国掀起中国热,答记者问显示出过人知识阅历;但使团回国后,李鸿章即被慈禧敲打…

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十)

义和团之乱引发列强干涉,慈禧利令智昏向西方11国宣战,李鸿章在广东与革命党暗中交往;北京城破,无奈之中李鸿章赴北方议和,受尽屈辱后,留下绝笔,与世长辞;梁启超写下《李鸿章传》,评价其是非功过。

资源获取小站提示: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先
每天一小时感谢您的来访,如需帮助,请点击:帮助中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 凤凰大视野《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正说李鸿章 2008》全10集 汉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赞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