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纪录片《考古中华·河南篇 2012》全12集 汉语中字 1080P高清纪录片

穿越三千年的大河

1964年,郑州市郊的大河村发现了一座唐墓,在考古人员对唐墓的调查过程中,竟意外地发现,这里还有一处史前遗址。通过勘探,这个史前村落从距今6800年前一直延续到3500年前,大河村先民们居然在此地繁衍生息了3300年,经历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早期4个考古学时期,如此漫长的时间,在国内国外的史前遗址中实属罕见。大河村遗址前后共经历了25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3000多件。在最后一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又出土了镇馆之宝——白衣彩陶盆,将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艺术推向了高峰。

考古纪录片《考古中华·河南篇 2012》

考古纪录片《考古中华·河南篇 2012》

信阳楚墓(上)

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北部的城阳城址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重要的军事要塞。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因为偶然发现了两座大墓而闻名全国。2002年9月,在一家新建的砖瓦窑场,人们又发现了一座古墓,它被编号为七号墓。经勘查,这座大墓已经被盗。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除了前室、主棺室、左后室等部分文物被盗外,其他墓室的大部分随葬品几乎都没有经历盗扰。二十多天的发掘和整理后,七号墓先后出土了包括青铜器、木器、陶器、器等在内的文物七百多件。

河南篇 信阳楚墓(下)

2016年11月初,城阳城址东南,考古人员正在清理编号为“十八号墓”墓葬中的随葬品。经初步钻探调查,该墓葬椁室保存完好,为此考古人员制定了系统的发掘方案,十八号墓是城阳城址中发掘记录最为完整、出土文物保护最为完好的一次考古。12月30日,内棺被打开,封存两千多年的尸骸呈现在考古人员眼前。考古人员在内棺发现了墓主人的一把佩剑,虽然时隔两千多年,但它依然完好无损,寒四射。

三门峡虢国墓地(上)

1990年春天,河南省三门峡市公安机关获悉,在黄河岸边的荒滩上,有村民在自家的院墙内盗掘古墓。在盗墓行为被制止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抽调人手赶赴三门峡。由于虢国是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诸侯国之一,领队姜涛决定立刻着手抢救性发掘。当发掘进展到椁室面时,队员们发现盗洞虽然进入了椁室,但却在距离器物只有30厘米的位置戛然而止。

三门峡虢国墓地(下)

在规模不大的虢季墓中,出了大批青铜礼器,考古队员还发现了不少玉器,甚至一件容纳弓箭的箭菔,都用了数百颗宝石装饰。接下来,考古队员还在虢季墓中发现了一件铁器。经过鉴定,它竟然不是古人用陨铁打造的,而是由人工冶炼得到的已知最早的铁制品。“中华第一剑”的出现,让虢国墓地的发掘引起了轰动。

寻迹函谷关(上)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雄关要塞,函谷关就是这样一座难以攻克的关卡。历史上函谷关曾多次迁移,汉代的函谷关遗址坐落在今天的洛阳新安。2012年5月,新安县兴华文物勘探队在完成对函谷关关城遗址中心区域的调查钻探工作后,初步了解了遗迹的分布情况。

河南篇 寻迹函谷关(下)

2014年考古队对函谷关关城的西墙和北墙进行考古探查,在四处寻访后,在关城附近的村子里发现了大量的烧窑遗址,并找到其为函谷关提供建筑材料的证据。作为中国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汉代关隘遗址,新安函谷关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物遗迹、遗存,承载着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地理位置上人类文明的兴衰演变,是中华历史与文明的实物载体,也是中国人民留给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河南篇 陆浑戎寻踪(上)

2016年岁末至2017年初,河南省首次将一座西周时期的神秘墓葬从原址上整体搬迁,以便带入考古实验室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河南省伊川县徐阳村发掘墓葬200余座,不仅有国君级别的车陪葬,还有奇特的葬牲习俗。规模最大的1号墓中,摆放着密密麻麻的马、牛、羊的头和蹄,这种祭祀方法具有鲜明的西北戎狄特征。

陆浑戎寻踪(下)

号称“天下之中”的河洛地区,突然出现一支西戎族群。他们有着悲惨的身世命运,在春秋争霸的乱世强邻中间,艰难地夹缝求生,演出一幕幕历史风传奇,最终融入中华文明大家庭中。在消失了两千五百多年后,这支传奇的戎族方国,以自己独特的墓葬信息穿越时空,与学者们进行灵魂的对话。考古工作者潜心研究开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触摸到风云激荡民族大融合的往昔。

新郑韩王陵(上)

河南新郑的胡庄大墓,曾遭盗墓者洗劫。失去了线索,考古专家将如何确定大墓的年代呢?难题一个接着一个,说它是汉墓,它的封土形态以及夯土层又像是战国。可说它是王陵,它下面却又是一个宽大的坑。2005年8月,借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启动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考古学家开始发掘胡庄大墓。

新郑韩王陵(下)

胡庄墓地位于新郑市“郑韩故城”之西,东距故城西墙约1.5公里。墓地以2座大型战国积石积炭大墓为中心,周围密布中小型墓葬,是郑韩故城外围的重要墓地之一。为保障南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2006年冬开始,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连续发掘该处墓地,揭露面积12000多平方米,发现战国时期韩国王陵大墓,取得重要考古收获。

巩义双槐树遗址

位于河南巩义的双槐树遗址,是仰韶时代晚期最大的墓葬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史前部落的主人,也许就是黄帝。在我国的史前遗址里猪经常作为祭祀品,双槐树遗址里就有一个埋有猪骨架的祭祀坑。这个规模巨大的遗址还有强大的防御功能,三重巨大的环壕将遗址围住,双槐树遗址或许是当时的一个中心聚落。

资源获取小站提示: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先
每天一小时感谢您的来访,如需帮助,请点击:帮助中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 考古纪录片《考古中华·河南篇 2012》全12集 汉语中字 1080P高清纪录片

赞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