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晚清官场的洋人(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平息内乱,开始“借师助剿”,英国军官戈登成为清政府的雇员,然而他和江苏巡抚李鸿章产生了矛盾。30年后,李鸿章模仿英国的海军制度建立起北洋舰队,1882年,他聘任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为北洋海军总监察,负责训练,新的矛盾又产生了。

凤凰大视野《镜花缘·晚清官场的洋人 2010》
镜花缘·晚清官场的洋人(二)
赫德是北爱尔兰人,在中国长期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被清廷视为客卿,1863年11月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仍挂总税务司的头衔。在主持中国海关的近半个世纪中,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他还插手中国的文教事业。
镜花缘·晚清官场的洋人(三)
丁韪良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中国生活了62个年头,他多年从事翻译、教育工作,在中国近代教育的酝酿和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镜花缘·晚清官场的洋人(四)
李提摩太是英国的传教士,1870年2月被英浸礼会派来中国,在山东烟台、青州传教,并学习中文。1876~1879年华北大旱,他从事赈灾活动,在山西发放赈款,借以与清政府高级官员结交。1890年7月,应李鸿章之聘,在天津临时任《时报》主笔。
镜花缘·晚清官场的洋人(五)
莫理循1862年生于澳大利亚。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在清末民初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事件: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辛亥革命、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国、巴黎和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 凤凰大视野《镜花缘·晚清官场的洋人 2010》全5集 汉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