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大视野《一个国家的拐点 2007》全5集 汉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一个国家的拐点(一)

“臭老九”这个词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名词。2003年7月,北京第58次印刷的《新华词典》上有“臭老九”的解释:“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分子被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这八种人之后,诬称为“臭老九”。

凤凰大视野《一个国家的拐点 2007》

凤凰大视野《一个国家的拐点 2007》

一个国家的拐点(二)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高校停止招生考试长达11年,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负责科技和教育工作。同年,恢复中断长达11年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一个国家的拐点(三)

履历表作为文字化的自我说明,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但是在那个特殊年代,家庭出身所要填写的内容是最为敏感的。直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之后,打破了身份依附关系,公民个人努力终于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个国家的拐点(四)

1968年,毛泽东于12月22日发出了指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从而掀起了全国性的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直到1977年知识青年才踏上了漫漫回程路,走向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一个国家的拐点(五)

老三届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时,在校的1966届、1967届、1968届三届初、高中学生。1977年,国家对老三届的招生年龄采取了宽松政策,使得这群人能够赶上人生当中“最后的考试”,进而进入了大学的殿堂,从此也改变了整个人生轨迹。

小站提示: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先
每天一小时感谢您的来访,如需帮助,请点击:帮助中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 凤凰大视野《一个国家的拐点 2007》全5集 汉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赞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