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HK纪录片《文化长河-古都行 2015》将带观众走进中国歷史上的重要都城,由文化、生活和建筑艺术出发,一方面展现古都背后所承载的歷史传统,同时探看古城今天的新貌。

RTHK纪录片《文化长河-古都行 2015》
古都,即中国各朝歷代的首都,大多保留了重要的歷史建筑和文物古蹟;而值得探讨的,还有古城文化如何影响著当地人的生活。
01集—— 梦回京华(洛阳西安北京南京)
古都 — 歷史上统一王朝或在全局范围呈鼎立之势的政权首都。中国歷史上,出现了不少具有相当规模的歷代国都,无论在建筑技术、文化艺术或人文生活上,往往表现了同时代最高的水平,传统史学按建都时间长短,以洛阳、西安、南京、北京并称為中国四大古都。
洛阳,是中国文明歷史中,最早的古都, 二里头遗址位於洛阳下属的偃师境内, 这个考古发掘出大量古代祭器,证实这里是三千八百年前夏朝的古都。近代考古发现,夏,商也曾在洛阳建都,被称為华夏第一都。
西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建都时间长达千年以上,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南京,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开国先定都南京,南京被盛称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北京,自蒙古帝国建都以后,从此,成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们由四大古都出发,从古都探索文化,歷史总成过去,都城面貌不断变迁,古都所承载的文化,能否延续、长存?而歷史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事实,也是人民明亮的借镜。
02集——蜀地说(四川)
一个缺乏文字记载、隐藏在四川盆地的古老王国传说,随著媲美兵马俑的考古瑰宝出土,光辉重现。她,叫「古蜀国」,四千多年前中原还未有夏朝的时候,已经在成都平原自成一国。经歷五个朝代,成都成為古蜀王都中心,直至战国时期被秦国所灭。
薄如纸的太阳神鸟金饰、神秘的金面具、夸张巨大的纵目青铜面具、高大宏伟的青铜神树……这些没有在中原出现过的文物,令人惊讶是出自三千多年前的古蜀先民双手;内裡蕴含的宗教观和世界观,也让人好奇身处盆地的他们,是怎样建构出这样的观念,孕育出不下於中原华夏文明的古蜀文化?
古蜀国的消失并没有令成都的发展停下来。古蜀人凭智慧打通山脉,修建了通往中原的蜀道,其难度连大诗人李白也曾形容為「难於上青天」。这条道路二千多年来促进了两地交流,其中蜀地蚕丝织成的蜀锦能够藉此发扬光大,即使时代流逝,直至现在仍然有老师傅坚守这门手艺。
古蜀先民遗留下来的一件件宝物,是给予后世的丰富宝藏,现代的成都人,要怎样去继续认识自己土地的根源?
03集——宋承开封(开封)
开封城位於河南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中,已二千七百多年歷史。中国歷史上曾经有七个朝代建都於此,特别在北宋时期,开封作為当时的都城,人口上百万,是当时全国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的中心,后人有 「汴京富丽天下无」之说,是当时世界上前列的大城市。
歷史上,开封经歷多次黄河水患,当城市被黄土掩盖后,往后朝代又在城市的遗址上重新建设,形成开封城独有的天下奇观─「城摞城」(摞即是堆起来的意思)。在现时开封的地底下,一共埋有六座城池,分别是战国时代的魏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北宋的东京城、金代的汴京城、以及明清两代的开封城。而考古学家发现,自唐代以来,这些都城的整体格局都大致一样,造成「门摞门」、「路摞路」的奇观。
即使古代的都城都埋在地下,古人的传统文化智慧一早已渗入现代的生活之中。王素花是汴绣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產传承人,汴绣早於宋代已驰名中国,是中国的五大名绣之一。王素花将毕生的精力献给刺绣,於民间不同地方搜集刺绣產品,研习针法,并将学到的传授徒弟,予以传承。尹国全是开封朱仙镇年画老店的第五代传人,一生致力於创作木版年画。其孙尹恩乾虽年仅二十一岁,但已经学懂由爷爷传承的年画製作技术,并已成為第七代传人。除年画以外,对尹恩乾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女儿。尹恩乾心中有个希望,就是女儿将来能承传祖业,将年画发扬光大。
黄河孕育中华民族,但无情的河水曾将开封毁於一旦。「城摞城」的考古奇观,正正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的印证。今日,富丽的北宋东京城,虽然已不复见,但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智慧,仍然由开封旧民默默地传承下去。
04集——西域怀古(新疆)
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年降雨量远低於蒸发率,特别是火焰山一带更以乾旱闻名,这里古称西域。摄製队这一次正要探索中国西域的古都。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公元前2世纪初叶,已有30餘国分佈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这三十六国中,车师前国是其中的重要大国,其国都:交河古城,是当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古城位於两条河的河谷高地,据天险,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 89 年,汉朝把车师国覆灭,并在西域设「戊己校尉」,后屯田并移师「高昌壁」,归属「西域都护」,守护著丝路的贸易,也令西域的政治及经济中心,逐渐移至高昌城。
交河古城与高昌古城紇立在民族歷史文化交汇的舞台上二千多年,於2014年成功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產名册,是研究古代中国与中亚各民族的交通、争战和宗教传播的重要遗址。
现时,新疆的人口比例以汉族人及维吾尔族人各佔约四成。维族人的生活亦渐渐地现代化及与汉人同化,然而却仍然保留著民族特色。
自古以来,西域的文化都是绚丽刺激、风情万种。故国神游,你又可会想像到这个自由、多元、开放、迷人古都昔日的风姿?
05集——大理浮云(大理)
歷史上的大理国(公元937年-1254年),是位於中国云南周边地区。其领域在洱海一带,大概是现在中国云南、四川省西南部,和缅甸北部地区。根据歷史,段思平於公元937年灭南詔建国,国号大理,因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其22代的国王中,有不少退位為僧,这说明大理国受佛教的影响非常深远。
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蒙古国的忽必烈所灭。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依照明朝初年建筑的城墙复修而建成,巨大城池方圆六公里,呈正方形,城墙高8公尺,厚7公尺。城墙东面的洱海门面向洱海,南面的承恩楼是大理城最繁盛的主要通道,西面的苍山门则背靠苍山脚下。
今天,大理国已成歷史烟云,但七十多岁的段氏后人段联苏,仍黙黙守护著段思平故居,以编写段氏宗谱,来愐怀昔日王者风范;而洱海旁的渔民,仍旧以鱼鹰这种古老方法捕鱼,过著大理人千百年来的传统生活。
在大理古城西面,更发现一条诺邓古村,它在千多年前,曾以丰盛盐產支撑著大理的经济。现在古村仍保留著古代盐井、盐马古道,承传著古老的製盐方法,甚至仍保存了明、清朝时期的民居,它是滇西现存少有的原貌古村落,村内处处渗透著古朴的大理遗风。
06集——西夏金字塔(宁夏)
中国歷史上,各朝代会為前朝编撰史书,然而,中国二十四史中,偏偏没有西夏国的份儿,有说法指,这是因為成吉思汗在攻打强顽的西夏国时驾崩,於是蒙古人故意作出报复,故建立元朝后,只编了《宋史》、《金史》和《辽史》,而没有「西夏史」。无论如何,缺乏正式史录,令这个由党项族建立、曾经与宋、辽、金鼎立近二百年的封建割据政权,变得面目模糊;但同时,也令后人对其昔日风光,產生无限的想像,像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便虚构了西夏国公主梦姑。
今天,眼见银川平原上的宏伟西夏王陵,不禁令人惊叹这个游牧民族所建立的边陲国度,竟然有高超的建筑美学。而神秘的西夏文字,彷彿為重塑西夏国的歷史面貌埋下伏线,七十多岁的西夏学者李范文,花上三分一的人生编纂出夏汉字典,正好成為破译西夏文献宝库的金钥匙。
07集——草原上的都城(内蒙)
1798年,英国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阅读了英国作家珀切斯(Samuel Purchas)的《东游记》后,梦到书中景像,醒来写了《忽必烈汗》一诗,描写忽必烈所兴建如天堂般的梦幻都城,这地方名為「上都 (Xanadu)」,从此,仙乐都 Xanadu 一词,便与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画上等号。这片乐土,就是当年元朝的草原都城-元上都。
元上都位於现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正蓝旗内。元朝时期,忽必烈為加强统治,实行两都制,把位於北京的都城定為「元大都」,同时把他登基并一手建立的草原都城 - 开平城 - 定為「元上都」。元朝歷代皇帝,每年春分至秋分会到上都理政。可惜,这个掌管当时欧亚大陆命脉的心臟,自1256年建成后,只跳动了短短一百年。随著元上都於1358年被红巾军焚毁,元朝蒙古帝国的辉煌一页亦悄然落幕。
2012年,元上都入选联合国世界遗產名录,被评為融合亚洲北方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特徵的草原都城遗址。直到今天,当地的蒙族牧民,仍然保存著这份汉蒙文化交滙的特质,守护著这个世代相传的仙乐都。
08 集——紫气东来(沉阳)
1625 年,统一女真各部的汗王努尔哈赤由辽阳的东京迁都至潘阳的盛京,并以此為据点,逐步向明朝进击。到 1644 年,努尔哈赤的孙儿顺治皇帝入关,灭了明朝,正式成為中国的外族统治者。那时候,满族各部人口不过40多万。他们凭甚麼统治人口过亿的汉民族?
「满州族」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发明」。他為了令本来分散的游牧民族更有向心力,於是统一称為「满州族」,并以新创立的满文满语為官方语言。皇太极意识到,结合各族的优势,方能一统天下。在潘阳的盛京皇宫中,可以看到汉、满、蒙、藏多民族融合的建筑特色,堪称「中国宫廷建筑的标本」,并於200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遗產。
然而,在推崇汉文明以便统治中国的同时,满州族的文化却渐渐被汉文化吞噬。人口过千万、作為中国第三大少数民族的满族,其文化在汉化的大潮中面临没顶之灾,极待救援。
如今,不少有心人在努力进行有关满族文化传承的工作。在努尔哈赤的出生地赫图阿拉 (今辽寧省新宾县),有满族小学為学生设计满语和满族文化的学校课程;满族剪纸艺术的传承人关长胜先生以剪纸艺术将满族的文化传统纪录下来;纯满语演出的「满族说部」虽然已经失传,但表演「说部」近六十年的查树源先生,仍希望把满族的传说和民间故事以说唱表演的方式流传下去。
作為乾隆王的第七代嫡孙,爱新觉罗‧恒绍,现时是爱新觉罗氏族的族长。每年七月,他都会率领亲族及其他满族后人,在祖坟永陵向其祖先致祭,為的是展示民族团结,并发扬「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
相关纪录片:
- RTHK纪录片《文化长河-铁道行 2011》第1季 全10集 粤语中字 1080P高清纪录片
- RTHK纪录片《文化长河-山川行 2012》全10集 粤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 RTHK纪录片《文化长河-万里行 2013》全8集 粤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 RTHK纪录片《文化长河-古都行 2015》全8集 粤语中字 720P高清纪录片
- RTHK纪录片《文化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 2015》全12集 粤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 RTHK纪录片《文化长河-大地行 2017》全8集 粤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 RTHK纪录片《文化长河-铁道行II 2018》第2季 全6集 粤语中字 720P高清纪录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 RTHK纪录片《文化长河-古都行 2015》全8集 粤语中字 720P高清纪录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