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大时代《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 2015》全10集 汉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一)

1937年的北平已在日军的刀锋之下,但它依然是那样的处事不惊。这座古城因见证过太多的风雨而麻木。从李自成到清军入关,从火烧圆明园到八国联军,从清帝逊位到袁世凯复辟,从北伐成功到长城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岌岌可危,但北平人依然缓慢而从容不迫。

纪录大时代《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 2015》

纪录大时代《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 2015》

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二)

卢沟事变之后仅一个月,北平就沦陷了。当时大部分北平人还没有意识到,他们要在日本人的刺刀下熬上八年的时间。老舍先生在小说《四世同堂》里就描写过北平人的心态。

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三)

1843年,巴富尔的英军上尉出任英国驻上海领事。他用每亩地一千五百文铜钱的价格,从清王朝上海道台宫慕久的手里租下了今天的外滩一带,建立了上海第一个国中之国——英租界。从那之后,不同肤色的人种齐聚上海,这座当年的小县城摇身一变,成了国际化的东方大都市。

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四)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大批难民与外国侨民躲入了上海租界,孤岛成了避难所。一个名叫瓦尼娅•奥克斯的侨民说上海是邪恶与暴力的城市,是富裕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贫困并存的城市,是轮盘赌的轮子飞旋、声频频和乞讨声充斥各处的城市。

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五)

1938年8月9日,武汉三镇各界人民举行声势浩大的“保卫大武汉”歌咏大游行,在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指挥下,游行群众齐声高唱。

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六)

1938年,武汉迎来了抗战后的第一个春节,大年初一,人们串门时发现各家的春联都与往年截然不同。

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七)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面临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交织在一起,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走过艰难曲折的道路。

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八)

1939年,日军开始对中国战时陪都重庆实施长达五年多的无差别大轰炸。为了避免伤亡,国民政府开始向重庆周围的农村疏散机关、学校和医院。很多来自东部大城市的流亡者是第一次进入农村社会。抗战时候的农村是什么样呢?

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九)

著名历史学家何兆武先生,抗战爆发时年仅十七岁,他随家人一路逃难至湖南,去上大学梦想几乎破灭,就在这时他得到了一个消息:北大、清华南开大学合并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

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十)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昆明战略地位凸显:它扼守着中国的外援生命线——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成为了“输血管”。此时昆明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三十余万,是战前的两倍多。战争后期的昆明,不仅仅是中国抗战坚固的一个大后方,也是反攻的最前线…

资源获取小站提示: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先
每天一小时感谢您的来访,如需帮助,请点击:帮助中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 纪录大时代《烽火八年·抗战时代生活史 2015》全10集 汉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

赞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