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纪录片《明天 Demain 2015》多语言内嵌中英双字 1080P高清纪录片

环保纪录片明天 Demain 2015》从食物、能源、经济、民主、教育几个角度讲述了人类关于未来的畅想和期望,很高兴很庆幸很敬佩有这么一群人致力于让人们生活社会环境变得更适宜更健康更美好的“人类生存环保事业”。

环保纪录片《明天 Demain 2015》

环保纪录片《明天 Demain 2015》

面对化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厉害,气候危机、粮食安全危机等状况,很多人都表示: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要怎么做呢?恺撒奖最佳纪录片《明天》给出了一份让人振奋的的答案。

任何想要参与、拯救地球却不知道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的人,一定要看这部作品。即使那些不相信人类面临重大危机的人也会被其中的妙思说服。——《好莱坞报道》

这部纪录片诞生的理由十分简单,导演席里尔·迪翁表示:“因为我有了孩子,我永远都记得自己看到他时的心情,他那么小那么脆弱,想到他未来要面对那么大的危机,我是一个爸爸,我必须给孩子更好的明天。”

而参与拍摄的法国演员梅拉尼·罗兰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参与进来,在人类已经大肆开采地球的资源后,我们要如何保证后代的生活呢?

他们以欧洲为出发点,踏足美国德国、瑞典、英国瑞士、芬兰、印度,访谈数十位在各领域杰出的思想家与社运工作者,去寻找解决生存危机之道,并把旅程拍摄下来,录制成一部深深打动观众的纪录片——《明天Demain》。

与其他悲观末日基调的纪录片不同的是,《明天》展示了可实施的方案,让人感觉充满了希望,即便是悲观者看到了行动派所创造出的成就,也会被振奋到。

这部影片的视角能够如此与众不同,在于导演意识到观众为何迟迟不采取行动的原因:

1.现实的虚拟化

世界另一端真实发生的故事,呈现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往往只是一个数字,而那些被杀害的动物、被毁灭的森林、急需资源的人们,被宏观的数字概括,我们难与其产生共情。

2.我们缺少具体目标

一般的倡导都是一个宏观的保护地球的理念,没有给政府、个人设置一个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的目标。“目标设定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如果对未来世界没有一个具体的愿景,行动难以得到开展。

“创造一个清晰可见并且有希望、有力量的未来。”这是纪录片的目的。

小站提示: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先
每天一小时感谢您的来访,如需帮助,请点击:帮助中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 环保纪录片《明天 Demain 2015》多语言内嵌中英双字 1080P高清纪录片

赞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