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纪录片《采棉女:中国劳务输出的三个月 2004》讲述了一群来自河南农村年龄各异的的妇女经过组织思想工作后毅然奔赴新疆建设兵团采棉花的艰辛故事~

NHK纪录片《采棉女:中国劳务输出的三个月 2004》
2004年,河南省有9千多万人口,其中70%生活在农村。农闲季节,农村人口没有其他工作,他们的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为了增加收入,河南省政府开始与新疆开展劳务合作,每年9月将组织10万名采棉女工奔赴新疆开始3个月的采棉作业。
10万采棉女工中有十几岁辍学在家的初中女生,也有已经结婚生子的家庭妇女,更有年过40的中年妇女。她们怀着挣钱补贴家用的目的远赴新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
达到新疆后,同一个乡镇的女工被分派到一个地方采棉。她们被安排在由农具仓库改成的宿舍里,几十个人住在一起,没有浴室,只能公用几个水龙头。
棉花田距离她们宿舍5公里。达到新疆的第二天清晨,她们就已经在棉田忙碌。她们戴着帽子,腰间绑着口袋,依次将棉树上开花的棉桃摘下,放到口袋中。
采棉看似简单,实际很辛苦。9月份的新疆,午间最高温度能达到40度。女工们顶着强烈的阳光在棉田中工作。干枯的棉树枝丫纵横,一不小心就会戳破皮肤。采棉是要时刻弯着腰,精准的将棉桃摘取干尽,每天要工作12小时。采摘一公斤棉花可以挣到7毛钱。
晚8点结束工作,晚饭是白菜粉丝、馒头和粥。菜式基本上没有变化。午饭是两个馒头,直接送到棉田中,餐费每天3元,由工资中扣除。
10月下旬,气温已经到了零下10度。新疆下起了大雪。雪停后采棉工作继续。
11月中旬采棉工作全部结束。到了结算工资的日子,最多的人采棉达到5吨,最少的人只有1吨。扣除车票及伙食费用,采棉最少的人基本上没有挣到钱。
回去的路途还是3500公里。带着她们给家人礼物踏上了回家的三天四夜的旅途。也许明年她们还会回到这片广阔的棉田,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这部纪录片展现了采棉女工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她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仍然乐观向上,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了更美好的未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每天一小时纪录片 » NHK纪录片《采棉女:中国劳务输出的三个月 2004》日语中字 标清纪录片